君士坦丁君士坦丁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的帝国皇帝。2.政治贡献:君士坦丁大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重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并将其重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生平?戴克里先305年让位,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子就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君主。君士坦丁大帝作为首位支持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彻底促成这些转变的分水岭式人物。
1、为何最后光复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亚帝国?
尼西亚帝国之所以能够成功,要靠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英明指导,所以最后他们才能够光复君士坦丁堡。尼西亚帝国核心区是原拜占廷帝国人口最密集、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众多加上经济发达,还有地理位置优越让他们比其他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更富有,让尼西亚帝国能够召集军队,进行光复君士坦丁堡。因为尼西亚帝国的农业很发达,经济也很发达,逐渐地积攒着实力,渐渐超过很多国家,最后能够光复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分水岭式人物!
2、君士坦丁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措施是什么?
公元30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引起了一场政治混乱,争权夺利的内战再次爆发。君士坦丁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君士坦丁本是“四帝共治”时期一位恺撒的儿子,英勇善战,极富谋略。在内战中征战几十年,终于削平了各地野心勃勃的军事首领,成为帝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鉴于自己起兵夺权的经历,君士坦丁认为“四帝共治”的设计纯属徒劳,于是废除它而代之以“家天下”,分封子侄们为“恺撒”,治理帝国各地。
君士坦丁自以为得计,不断颁布法令,极力维护垂死的奴隶制度,企图重振帝国雄风。君士坦丁重做“帝国梦”的同时,还采取了两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措施。公元313年,他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12年后,他又亲自主持尼西亚会议,使基督教成为有利于帝国统治的工具,他本人也于临终时受洗,成为基督教徒。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到东方的古城拜占庭,在那里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可与罗马媲美的新都,定名为君士坦丁堡。
3、君士坦丁大帝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君士坦丁大帝对罗马帝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宗教贡献: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他在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允许了基督教徒信仰自由,归还教会财产,并且规范了基督教教义。这一举措使得基督教从此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也促进了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2.政治贡献:君士坦丁大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重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并将其重命名为君士坦丁堡。
4、君士坦丁一世做什么的
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一世,原名(FlaviusValeriusAureliusConstantine),(公元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出生于达契亚里普斯(DaciaRipensis)的奈索斯(Naissus)。母亲海伦娜(Helena)是希腊人,父亲是于公元293年成为西方的副皇帝。君士坦丁被派往东方,在那里他晋升为戴克里先皇帝和加列里乌斯皇帝统治下的军事论坛。
其父亲在公元306年去世后,他在针对马克西提乌斯皇帝和利辛纽斯皇帝的一系列内战中取得了胜利,并在公元324年成为东西方的统治者。作为皇帝,君士坦丁实施了行政、金融、社会和军事改革,以加强帝国。他重组了政府,将民事和军事当局分开。为了对抗通货膨胀,他推出了固相钱,这是一种新的金币,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它已成为拜占庭和欧洲货币的标准。
5、拜占庭帝国杜卡斯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世的简介
君士坦丁十世(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ίνοςΙ΄Δούκας,约1006年约1067年),拜占庭帝国杜卡斯王朝的第一位皇帝(1059年1067年在位),也是前任皇帝伊萨克一世的重要廷臣之一。作为帝国内官僚贵族阶层的重要一员,他的政策在于完全否定伊萨克一世的改革,并在大幅度消耗帝国国力的代价上继续维持甚至扩大贵族和宗教阶层的利益。
早年生活君士坦丁十世祖籍帕弗拉格尼亚山区,其父安德罗尼卡·杜卡斯是一位军事贵族。君士坦丁长于辩论,热衷于与他人争辩哲学或神学问题。他的口才为他赢得了名望,而他与君士坦丁堡牧首米哈伊尔一世之女欧多西亚的婚姻也让他在君士坦丁堡的诸贵族中站稳了脚跟。阴谋登位1057年,在米海尔六世被伊萨克一世·科穆宁废黜后,支援伊萨克一世夺位的君士坦丁成为受益者,但伊萨克激进的改革惹怒了贵族官僚集团和教会,君士坦丁立即转而站在了另一边。
6、君士坦丁七世: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的皇帝
君士坦丁七世(Porphyrogennetos,生于紫室者,905年9月2日959年11月9日),拜占庭帝国皇帝,912年至959年在位(其中920年至945年与岳父罗曼努斯一世为同朝君主)。君士坦丁七世是利奥六世和佐伊皇后之子,亚历山大的侄子。佐伊皇后是利奥六世的第四任妻子,这桩婚姻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因为其出生时父母尚未结婚(君士坦丁七世生于905年,利奥六世于906年同佐伊结婚),君士坦丁本人是法律上的私生子,故此获得了外号Porphyrogennetos,以此表示首都市民对其的嘲弄。
7、君士坦丁生平?
君世坦丁一世(大帝)ConstantinusIMagnus,全名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ValeriusAureliusConstantine(272年或273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皇帝,在位期间从纪元306年至337年。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
并於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即位前的事迹君士坦丁出生於罗马帝国上麦西亚行省的内索斯(今塞尔维亚和黑山东部的尼什)。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参见四帝共治制)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据说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私生子。但这种说法受到英国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的怀疑。
8、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的帝国皇帝。政治家、谋略家。4世纪初罗马帝国在戴克里先死后,改革所缓和的3世纪危机再度出现,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再起。君士坦丁实施了一系列与戴克里先不同的政治谋略和措施,进行政治、宗教和社会改革:一、废除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皇帝统一控制全国,将帝国划分为高卢、意大利、伊利里亚、东方四大行政区,下设行政区,再下为行省。
二、313年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归还以前没收的教产,保护教会,还授予教会一系列特权。从此,以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精神支柱。三、330年从罗马迁都东方的希腊旧城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规模扩建。作为永久性的首都。四、颁布一系列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如:重申奴隶主有权处死奴隶;加重对逃奴及其煽动者的刑罚;允许贫民出卖子女为奴;允许奴隶主将被释奴重没为奴;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定在主人的土地上等等。
9、君士坦丁大帝
作为首位支持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彻底促成这些转变的分水岭式人物。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80~公元337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theGreat,全名GaiusFlaviusValeriusAureliusConstantinus)是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他信仰基督教并制订出鼓励该教发展的许多政策,使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作用。
君士坦丁约于280年出生在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今日的尼什)。他父亲是一位部队的高级将领。君士坦丁在戴克里先皇帝的宫廷所在地尼考米迪亚度过少年时期。戴克里先305年让位,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子就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君主。君士坦子翌年去世,他的军队要求君士坦丁当皇帝,但是另一些将领反对这一要求,因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国内战争。